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當在人民大會堂聽到李克強總理說“要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時,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這幾天,我們教育界別委員討論最多的話題,還是如何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不少同行認為,自去年“雙減”政策頒布以來,我們國家1.56億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的教育狀態有了明顯改變,讀書郎本該有的樣子正在慢慢回歸。但必須看到,過去半年“雙減”更多是靠剛性政策的規范,如今進入深水區,又該如何有序推進呢?
我想,不妨以此次“雙減”為契機,鼓勵教師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作業管理水平與課后服務水平,通過整體抬高教師水平來滿足學生的需求。與此同時,還要保障教師待遇,減輕教師負擔。
如果往深處思考,我們常聽到家長“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這類充滿焦慮感的話,背后暴露出的是現行人才選拔機制的問題。未來,還是要進一步推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逐步轉變過往簡單把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
要想改變家長的心態,還需要社會價值觀的改變。隨著我們國家進入新階段,如果那些沒讀上名校、沒考入大學的孩子也能用其所長拿到較高薪水、獲得較高認同,就能有效消除家長的焦慮,營造更有溫度、更適合育人的教育新生態圈。
。ㄗ髡呦等珖䥇f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