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籌建期間,一些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已毅然“投身到勞動界”,啟發工人群眾爭取應有權益。如俞秀松于1920年3月從北京來滬,由李大釗介紹到《星期評論》編輯部工作;《俞秀松日記》記述,1920年4月上旬,他改名換姓,走進虹口東鴨綠路(今周家嘴路)351號半厚生鐵廠,“現在工人底知識和思想太薄弱”“我進工廠的目的:(1)觀察現在上海各工廠底內容和工人底生活狀況;(2)觀察工人底心理,應該施什么教育和交際的方法;(3)盡我底能力,于可能的范圍內,組織一個很小的工人團體。”他做工數月,在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同時,找機會同工友談話,還給工友講解《馬克思唯物史觀》。
1920年4月2日,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召開成立大會,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等出席。陳獨秀在會上作了題為《勞動者底覺悟》的演講,其中指出:“我以為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只有做工的是臺柱子,因為有他們的力量才把社會撐住,若是沒做工的人,我們便沒有衣、食、住和交通,我們便不能生存”“盼望做工的人,快快覺悟”“世界勞動者的覺悟,計分二步:第一步覺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覺悟是要求管理權”“勞動運動才萌芽的時候,不要以為第一步不滿意,便不去運動。”他的這番慷慨陳詞,引得陣陣熱烈掌聲!渡陥蟆酚谝钊者M行報道時摘錄了演講內容。
1920年5月起,由于米價飛漲,上海出現此起彼伏的工廠罷工,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支持下,大部分取得一定的勝利,如《鄧中夏回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黨領導的早期工人運動》說:“日本資本家在楊樹浦所辦的第一、第二、第三紗廠,因米價高漲,難以度日,要求每月每人加工資一元,廠方不允,遂于一九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宣布罷工。結果由廠方允許每月售與每人最上秈米三斗,不論市價如何,每斗取價八角,至米價平定為止。計罷工十三日。”據《勞動界》周刊發表的《一九二〇年上海底勞動運動大事記》說:“這一年來,單是罷工運動,共有四十次。”
中共一大籌備期間,在1921年7月21日,上海英美煙公司一廠、二廠8000多名工人開始聯合罷工。其起因是上海英美煙公司一廠卷煙車間百余名工人反對洋監工亨白爾無端克扣工資和毆打工人,與公司交涉要求將他撤換,資方卻蠻橫拒絕,一廠工人遂于7月20日下午舉行罷工;7月21日,二廠工人也因激憤參罷工。兩廠全體工人像怒濤一般,涌出了廠門。上海英美煙公司一廠、二廠位于浦東陸家嘴,共有近萬名工人;在1916年、1917年、1919年,工人們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舉行過多次罷工。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獲悉此事后認為,那里的工人比較團結、面對壓迫敢于反抗,這次罷工規模比較大,若加以正確引領,就能取得勝利。于是,黨組織立即委派李啟漢前往領導罷工。
李啟漢來到罷工工人常聚集的吳家廳劉公廟,向大家了解情況。“你們日夜辛勞還吃不飽肚子,就是因為那些不勞而獲的資本家剝削了你們的血汗,欠了你們無數的債。”他積極進行宣傳,“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像俄國工人那樣起來革命,沒收地主、資本家的財產!眼前,我們工人要不分幫派,不分地區,不分男女,不分車間,大家團結起來,叫英美煙廠資本家給我們增加工資,不許再欺侮我們。我們團結起來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就一定能夠達到目的。”
數日后,一些工人見資方無音訊,有點動搖。李啟漢鼓勵大家:“我們罷工一天,每人只損失兩三角工錢,資本家卻要損失好幾萬元,他是拼不過我們的,堅持下去,就是勝利。”經他的啟發教育,工人群眾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強團結,堅持斗爭,才能改善自己的悲慘處境。
接著,李啟漢幫助建立罷工領導機構,經大家推選劉鳳臣、劉榮才等10余人成為工人代表,并在吳家廳劉公廟附近租下一間房屋作為代表辦事處。他還指導起草罷工宣言和傳單,提出向上海英美煙公司交涉的八項條件。為了充分發動和組織大家參加斗爭,工人代表在吳家廳劉公廟召集兩廠全體工人大會;會上,大家通過了罷工宣言和八項條件,并散發傳單。資方覺得工人罷工難以持久,對所提出的條件置之不理。
此時,中共一大正在上海召開,代表們對罷工動態予以關注。李啟漢及時報告情況和計劃,并聽取意見。經歷一個多星期罷工,工人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李啟漢等一邊四處募捐,一邊安排許多工人到別的廠家打短工,讓大家渡過難關。上海英美煙公司欲用饑餓迫使工人們復工的企圖落空后,就耍弄欺騙手段:在8月1日,趁工人代表再次召集兩廠全體工人大會,唆使當地警察署長帶一名買辦到場“調停”,為了誘騙大家回廠還拋出換湯不換藥的所謂優待工人的三項條件。由于李啟漢做過思想工作,工人群眾齊聲高呼“反對”“不贊成”“絕不能上工”。“調停”者只好灰溜溜地離開。大會繼續舉行,最后兩廠全體工人決定堅持罷工,不達到所要求的目的決不復工。
在罷工過程中,外埠煙商紛紛致電上海英美煙公司催貨。罷工進入第16天,公司總大班(總經理)毛利斯在位于上海蘇州路(今南蘇州路)、博物院路(今虎丘路)口的辦公大樓里急得團團轉,感到再拖下去損失越來越慘重,就邀請工人代表在8月7日進行談判,并表示愿派汽車到黃浦江邊迎接。工人代表征求李啟漢的意見,他說:“當然去,洋大班種種詭計都失敗了。毛利斯著了急,只得親自出馬找我們談判,我們這次罷工快要勝利了。不過,毛利斯是個極其狡猾的帝國主義分子,大家要提高警惕。”當天上午,劉鳳臣、劉榮才等四名工人代表抵達時,毛利斯假裝殷勤道:“諸位生活上有困難,盡管講好了,我一定幫忙。”代表們嚴正地回答:“我們是代表兩廠8000多工人來談判的,不是來談個人生活問題的!”在談判桌上,工人代表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并提出補充后的八項條件:一、罷工期間的工資一律照發;二、以后每年仍舊按兩期加薪,每期每人至少須加六分以上;三、撤換虐待工人的買辦及洋監工;四、普遍增加工資六分;五、以后不準虐待工人;六、星期六的工錢一律補發;七、以后不得開除工人代表;八、以上各條須大班一一承認簽字以后,工人方得上工。毛利斯表示除第一條外,其他各條都同意。雙方爭執不下,決定下次再談。
此日下午,工人代表又召集兩廠全體工人大會,報告談判情況;工人們一致主張,決不修改補充后的八項條件。毛利斯急得團團轉,兩次派翻譯找工人代表,希望工人群眾讓步;對于“罷工期間的工資一律照發”這條,兩次提出妥協的修改意見,但工人群眾仍未答應。面對僵局,李啟漢與工人代表反復磋商,指出罷工持續很長時間,工人群眾的生活壓力已極大,應引導大家掌握“火候”,既已基本達到目的,可作必要的讓步;最后,大家同意將第一條改為“罷工期內賠償損失一千八百元”。毛利斯無可奈何,接受這個條件。8月10日,在爆竹聲中,兩廠全體工人回廠復工。
歷時近三周的上海英美煙公司一廠、二廠罷工,是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罷工。這次斗爭的勝利,產生了很大的政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