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鐘內,市民有效提問1068個,委員現場回答了其中的42個。1月26日,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辦第一場委員與市民網上交流活動,以“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邀請5位委員與市民在線交流。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黨中央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定位要求,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是上海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也是廣大市民群眾與政協委員共同關注的。交流中,大家圍繞把長三角建成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樣板間、一體化體制機制的試驗田、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新引擎獻策出力。
發揮政協優勢 助力示范區建設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將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樣板間。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董云虎在回答市民相關問題時指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其主要目的就是在更高層次、更高起點上推進我國的新一輪改革開放,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相互配合,共同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的空間布局。”董云虎表示,將要建設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可以在地方試點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政策舉措集中落實、率先突破、系統集成,成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樣板間”。
2018年,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牽頭,圍繞“更好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點課題,開展了深度調研,圍繞“發揮上海核心城市作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協簽署《關于建立長三角地區政協聯動機制的協議》,正式開展長三角地區政協協同聯動履職。
在新的一年里,市政協將把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組織委員進行深入調研,并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進行深入的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還將繼續發揮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協主席聯動機制的作用,圍繞推動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進行聯合調研,繼續就區域污染防治開展聯動民主監督。
優化功能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長三角區域分工要更加明確,發展才能均等化。”陸銘在回答市民相關問題時表示,“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平衡地區發展,但“平衡發展不是指每一個地方要發展同樣的產業,經濟規模和人口都要一樣。”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陸銘認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至少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城市群間的“均等化”和都市圈內部的“一體化”。城市群之間經濟發展落差較大,基礎設施的連通性、勞動力流動、轉移人口在就業地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應是重點;在都市圈內部,經濟發展的落差相對來說比較小,“一體化”的需求更為強烈。
青浦區地處蘇、浙、滬交界,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應有何作為?青浦區政協主席、黨組書記李華桂在回答市民相關問題時認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對青浦主要有三大“利好”:經濟發展空間將得到進一步拓展;城市功能布局將得到進一步優化;制度創新的紅利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制度創新,青浦在享受制度創新的紅利上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合力協作聯動 推進文化發展生態保護
市政協常委、上海協和教育集團(中心)總校長盧慧文在回答市民相關問題時認為,長三角文化雖然是多極的,具有豐富性和獨立性,但又具有強大的共通性和凝聚力。她建議,可以首先在非遺保護、傳統文化搶救、高品質文化共享、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建立跨省域的工作聯合體,合力推進長三角區域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發展。
“長三角環境保護需要‘一根線’。”陸月星在回答市民相關問題時說,環境保護首要的是劃示生態紅線。比如,在水環境治理方面,三省一市迫切需要加強流域治理、系統治理,在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固體廢物的產生、處理、利用、危害等都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特征,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把垃圾綜合治理作為重要任務。
“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指導下,三省一市已先后建立了水和大氣治理的協作機制。2018年,三省一市政協也建立了協作聯動機制,將進一步開展聯動民主監督,共同促進生態保護。”
(稿件來源:聯合時報 攝影: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