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線上討論如此熱烈、高質量,效果遠超預期!感謝委員們的傾情投入!”3月2日12時,市政協科教委員會主任嚴軍用一句感謝宣布線上討論告一段落。當天10時至12時,120分鐘內,包括市政協副主席吳信寶、錢鋒在內,逾20位委員登錄“國是書院”線上平臺“科教強國”讀書群內,圍繞“建設人才高地”議題展開熱烈討論,為重點課題調研開題做好準備。
“如何打造世界級的平臺推進人才高地建設”是今年市政協一項重點調研課題,調研工作由市政協科教委承擔。春節假期后兩周內,科教委連續走訪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進行調研前期準備,在此基礎上,形成調研方案(草案)。
“打造人才高地,委員們都很關心,可以依托‘國是書院’線上平臺,就調研方案(草案)先進行一次‘微討論’。”課題組討論中,這一“金點子”得到一致呼應。
“我們將圍繞課題適時安排線上系列專題討論,集思廣益,更廣泛地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建議。首次討論安排在3月2日上午10:00—12:00,議題為課題調研方向、調研思路和著力點等。”2月25日,科教委向本專委會的委員們發出邀請。
“隔了幾天,委員們是否還記得‘線上之約’?”3月2日,臨近10點,作為本次討論主持人的嚴軍和科教委常務副主任鈕曉鳴有點忐忑,按照計劃,10時整,鈕曉鳴在“國是書院”線上平臺“科教強國”讀書群內準時發布“開場白”。此后,毛大立、方玥、方紅梅、廖侃、胡江波、方建安等委員立即跟帖,圍繞調研方向談想法、就調研對象提建議,“委員們都作了充分準備,提的建議給予調研工作很大啟發!”不僅沒冷場,而且很有料,嚴軍、鈕曉鳴放下心來。
“我有如下五點想法,與大家一起深入探討。”10時30分許,即將赴北京出席全國兩會的錢鋒也積極趕赴“線上之約”。同樣“有備而來”,他的想法包括:一要加強“大平臺”建設,推動高水平科技創新實體廣泛參與,把平臺的聯系做廣、能級做強、影響做大,形成引才聚才的“強磁場”;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增強政策創新和工作落實的突破力,充分授權、放權,在管理上做“減法”,在激勵上做“加法”“乘法”,為創新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便捷的融資渠道、更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三要注重“強團隊”建設,在引進海外高峰人才的同時,依托包括“兩院”院士在內的上海本土高峰人才團隊,協同國內和國際相關領域頂尖人才做大做強;四要搭建“共享式”網絡,加強“三省一市”聯動,建立健全長三角一體化人才共享機制,構建以人才信息庫為基礎的人才信息網絡系統,根據區域需要共享領軍人才和專業團隊,形成人才有序流動、聚焦發力的協同創新新格局;五要施以“關鍵性”援手,優化人才住房、教育、醫療等服務供給,完善人才創新創業環境,對高端、頂尖人才可“量身定制、一人一策”。
錢鋒的五點想法拓展了調研思路,也讓更多委員結合本職工作分享思考。陳偉志委員列出了部分“卡脖子”產業名錄,建議從中豐富調研對象;投身世界技能大賽籌備工作的徐滕崗委員分享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心得和存在的不足,建議調研中更加關注企業需求與人才培養的聯系;戚永宜委員則建議在調研中更加關注青年人才的職業規劃等;方奇鐘、吳岡、蔣建華、粟瑩等委員也先后在群內發言,就完善調研方案提出建議。
“各位委員聚焦主題、深入交流、互動熱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建議,為大家點贊!”11時30分許,始終關注著本次線上討論的吳信寶發言,充分肯定討論效果,并希望科教委認真研究、充分采納委員們的建議,把本次課題調研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更實。
“從上海本身來說,人才始終是這座城市最重要的資源,是上海能夠發展起來的源動力。”吳信寶也欣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上海要推進人才高地建設,到底高在哪里?一是要彰顯國際化的導向。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必須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好“國際牌”,“不僅要在14億人中選人才,更要在70億人中選才攬才用才”,拿出“站在世界之巔選人才”的胸懷和氣魄。二是要有世界級的平臺。用世界級的平臺吸引、集聚世界級的人才。充分發揮國家重量級實驗室、大科學設施、高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用好各類論壇、平臺,讓它們成為“高精尖缺”以及各類人才在上海施展才華、實現價值的大舞臺。三是要實行更開放的人才政策。實行全周期的制度設計,涵蓋人才入境、居住、工作、生活、安全保護等各個方面,讓大家能夠心無旁騖搞研究、放開手腳干事業。
兩個小時的線上“頭腦風暴”有力推動課題調研工作,委員們大呼暢快,更感意猶未盡?平涛嚓P負責人表示,隨著課題調研的深入,之后還將圍繞調研中的具體議題,依托“國是書院”線上平臺“科教強國”讀書群,組織多場跨越空間的討論,“希望大家屆時踴躍再赴‘線上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