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心血管患病人數持續上升,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預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11月23日上午,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舉辦“學苑·畫出同心圓”學習會,邀請在滬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崔潔帶來《擁有健康心臟享受美好人生》專題報告。市政協副主席金興明,秘書長貝曉曦出席學習會。
葛均波在報告中提到,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不斷攀升,其主要的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動脈粥樣硬化可以累及腦血管、心血管、周圍血管、腎動脈、頸動脈等,這些危險因素作用于血管,會造成血管狹窄,如果狹窄位置在腦血管可能發生卒中,狹窄位置在心血管則容易發生心肌梗死,狹窄位置在外周血管可能造成截肢、間歇性跛行等。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血脂異常達到40.4%,均呈現上升趨勢。對這些危險因素采取干預措施,不僅能夠預防或推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而且能夠和藥物治療協同作用,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
如何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葛均波告訴大家,只要管住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這4大危險因素,很大程度上可以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最好不飲酒、適量運動等,都可以減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市民一旦發生了腦中風、胸痛、心肌梗死等,應第一時間撥打120,盡快就醫。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越早開通血管越好。
“我國心血管病目前患病人數約3.3億,近年來,患者人數不斷攀升。”葛均波表示,包括冠心病在內的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改善的,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注意防治并重。專題報告中,葛均波還介紹了治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前沿研究做法和他提出的“泛血管醫學”概念等,希望委員們在關注自身心臟健康的同時,在市民群眾中廣泛宣傳,共同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報告后,葛均波和崔潔與委員們互動交流,回答委員們的提問。
著眼進一步提升委員履職能力、畫出最大同心圓、增強委員獲得感,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于2020年6月創建“學苑·畫出同心圓”學習平臺。一年半來,教科文衛體委結合市政協協商議政專題,舉辦4場“學苑”學習報告會;結合“書香政協”建設,開展1場“民族脊梁”主題線下讀書交流活動;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舉辦1場音樂黨課;結合學習貫徹落實中共十一屆市委十一次全會精神,赴上海博物館等處開展3場現場學習。“學苑”學習平臺的內容策劃也與教科文衛體委所聯系的教育、科技、文化藝術、醫藥衛生、體育等工作息息相關。每次學習報告會都經過精心選題策劃,委員們反響熱烈。
(稿件來源:聯合時報 攝影:金松)